我國硫化堿市場連續第四年供不應求,價格連創歷史新高。然而,火爆的市場也暗藏危機。記者從中國無機鹽協會芒硝硫化堿分會了解到,受主要原料大幅漲價導致生產成本提升、國家對高能耗企業的節能減排實施嚴格監管等沖擊,2008年我國寧波硫化堿行業將面臨成本和環保的雙重壓力,部分生產企業甚至面臨關停的命運。有關專家表示,硫化堿行業可能面臨重新洗牌,亟須在優勝劣汰的同時實現規范競爭和有序發展。
據了解,2005年以來,寧波硫化堿市場需求持續增加,與此同時產量也穩步攀升。截至2007年年底,總產能為70萬噸/年,去年產量也達到52.8萬余噸。但是.由于硫化堿屬于高污染生產行業,在國內東部沿海的發達城市建廠受限,國外發達國家對硫化堿生產也有相當嚴格的控制,導致近年來硫化堿市場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產品價格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持續走高。
表面火熱的市場態勢,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擴產和新建硫化堿項目,但他們大多對于潛在的風險卻缺乏足夠的認識。據介紹,硫化堿作為資源依托性產業,生產工藝決定了其主要依托芒硝和煤炭兩種資源。根據中國無機鹽協會芒硝硫化堿分會提供的信息,今年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每噸硫化堿產品的芒硝原料成本上漲 30-80元,煤炭原料成本漲價150元左右,加上電費、包裝物、人員工資等,每噸硫化堿的生產成本平均提升150-320元。
2008年以來煤炭價格進一步飆升,再加上3月份之后全國各大元明粉生產廠家紛紛提價,導致許多硫化堿企業瀕臨虧損的邊緣。專家認為,這種局面要求硫化堿生產企業必須大力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開發適銷對路的專用硫化堿、粒狀硫化堿等品種,并大力提高黃片堿等高檔次產品的產量,以獲取比普通產品高出11音的利潤空間,求得發展壯大的機會。
此外,寧波硫化堿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特性,決定了其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化工行業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領域之一。硫化堿產業不僅屬于耗能大戶,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據有關統計,每生產1噸硫化堿產品,萬元產值耗煤遠遠超過了國家相關標準;硫化堿生產過程中所排出的堿渣、堿泥等固體廢棄物,含有大量堿性物質的廢水,排放的粉塵、廢氣等,也對環境構成了一定的危害。
業內專家稱,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當是硫化堿企業的應對之策。硫化堿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加大投資力度,從工藝、設備上進行重大技改創新,開發推廣節能、節水、環保的生產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那些節能環保始終不能達標的企業,最終將難以逃脫被清出市場的宿命。